发布:2022-08-12 14:47:52 关注:44406次
一、学校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毗邻江苏省南京市,山水秀丽,文脉源远,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科技部与安徽省政府联动支持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安徽省文明校园。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一本批次招生,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以及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学校占地面积2548.72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9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4亿元,馆藏纸质文献201.09万册、数据库135个。设17个教学院部,63个本科招生专业,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类别、22个领域,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品牌)、综合改革试点、振兴计划专业47个。13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和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位居省属高校首位。
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居全球esi排名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学校建有现有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品牌)、综合改革试点、振兴计划专业47个。13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和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现有教职工214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7人、副高级职称5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50人。全日制本科生24144人,各类研究生4055人,留学生375人。
二、引才对象
引才对象主要为各类高端人才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
三、引才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符合规定的体检合格条件,能胜任岗位工作;
4、引进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年龄按《安徽工业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执行;
5、获得境外学历学位的,须提供《学历学位认证书》。
四、引才岗位
引才岗位及要求详见附件1《高端人才及高水平团队需求表》、附件2《博士需求表》。
下列学科及方向博士招聘实施专项招聘: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业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复杂系统管理、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管理方向;
2、机械工程学科:冶金机械零件成形与制造技术、机器人学与机电控制技术、复杂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备健康监测与检测技术;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网络空间安全(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网络与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等)方向;
4、电气工程学科:智能检测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电网与再生新能源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数据挖掘与智能信息处理方向;控制工程学科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优化方向;
5、会计学科
6、马克思主义学科
五、相关待遇及说明
人才分类及相关待遇依据学校相关政策执行(见附件3、附件4)。
六、工作程序
1、提交应聘材料
请邮件投递《个人简历》(入附件)至相关学院,并同时抄送人事处专用邮箱(见附件4)。提交简历时,请一并详细提供科研成果清单、科研工作计划等材料。请在邮件主题标注求职人、学历(学位)和应聘岗位等简要信息。邮件发送后的3个工作日内,没有收到回复的,请邮件至ckstx@163.com,并主题注明“求职咨询+博士招聘网”。
2、组织人员考核
收到简历后,人事处、相关学院及时对应聘人员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岗位需求的人员,邀请其来校参加考核。来校参加考核人员,须携带以下材料原件:身份证、应聘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或相关证明)、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证明、学习成绩单、获奖荣誉证书等相关材料。考核方式采取试讲、面谈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
3、公示录用结果
对考核合格人员,一经学校研究同意后,人事处将拟录用人员信息通过校园网公布7个天。
4、签订协议。
5、本计划有效执行时间为2022年元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附件:
1、高端人才及高水平团队需求表(附后)
2、博士需求表(附后)
3、人才分类表(附后)
4、相关待遇及说明(附后)
5、联系方式(附后)
安徽工业大学
2021年12月31日
附件1:
高端人才及高水平团队需求表(学术带头人及以上层次)
学院 | 人才类别 | 引进人才学科专业 | 引进人才研究方向 | 引进人才拟支撑的学科 | 拟筹建或加入的团队 | 引进的条件和要求 |
冶金工程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冶金工程 | 钢铁冶金 | 钢铁冶金 | 炼钢/炼铁 | 冶金工程学科本科,博士研究生学历。品行端正、踏实肯干、责任心强,具有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文字功底; 高水平刊物一作或通讯作者(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及其子刊或学校认定的冶金工程领域顶刊),或行业公认的高水平成果、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2位)、国家奖(排名前3位); 具有一定发展潜力或在领域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
学术带头人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轧制及先进成形工艺技术 | 材料加工工程 | 拟筹建轧制与模具成形学科平台的建设,组建先进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高水平研发队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本,博士研究生学历。品行端正、踏实肯干、责任心强,具有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文字功底; 高水平刊物一作或通讯作者(金属材料领域顶刊actamaterialia、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或学校认定的子刊),或行业公认的高水平成果、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2位)、国家奖(排名前3位); 具有一定发展潜力或在领域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钢铁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团队 | 第一学历与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主持过重要科研项目或获得过重要科技奖项,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
学术带头人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镁、铝合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轻合金团队 | 第一学历与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主持过重要科研项目或获得过重要科技奖项,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 |
学术带头人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增材制造、焊材研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拟筹建 | 本科为焊接技术与工程或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正高职称,近5年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重要科技奖项或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专家学者,在行业领域内有较高的影响力。 | |
化工与化工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能源、催化和材料化工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工 | 化工专业,工学博士,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五年以上经历,在本学科主流国际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博士后或海外经历者优先考虑,具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或具有冲击国家级或省级人才的潜力。 |
学术带头人 | 化学 | 催化方向 | 化学 | 可筹建独立团队或加入魏先文团队 | 化学类优秀博士,且具有博士后科研经历,在jacs、angew等化学类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具有冲击国家级或省级人才的潜力。 | |
机械工程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 | 机械工程 | 先进成形与制造团队 | 48周岁以下,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近五年主持过国家级项目2项以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二区以上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或排名第一获得过省部级二等奖1项以上 |
机械设计 | 复杂机构设计团队 | |||||
机电控制 | 机器人与机电控制团队 | |||||
故障诊断与检测 | 设备健康监测与检测团队 | |||||
建筑工程学院 | 杰出人才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类 | 土木工程学科 | 结构工程教研团队 | 本领域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果和知名度,年龄45周岁以下 |
领军人才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类 | 土木工程学科 | 结构工程教研团队 | 本领域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果和知名度,年龄45周岁以下 | |
学术带头人 |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类 | 土木工程学科 | 结构工程教研团队、土木工程材料教研团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教研团队、安全科学与工程教研团队 | 本领域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果和知名度,年龄45周岁以下 | |
高层次学术团队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类 | 土木工程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 结构工程教研团队 | 团队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带头人具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领军人才及团队 | 电气工程 |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 电力电子 | 电气工程 | 电力电子创新团队 | 在国内外有一定学术影响 |
领军人才及团队 | 控制工程 | 机器学习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 电子信息 | 信息处理创新团队 | 在国内外有一定学术影响 | |
领军人才及团队 | 系统工程 | 复杂系统优化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 系统科学 | 智能控制创新团队 | 在国内外有一定学术影响 | |
学术技术带头人 | 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系统工程 | 电气、 控制、 信息处理类 |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 与工程、信息通信学 科 | 电力电、智能控制 、信息处理创新团队 | 本领域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年龄45周岁以下 | |
能源与环境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固废处理处置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水污染控制团队,大气污染治理团队和固废处理处置团队 | 48周岁以下,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具有国外留学背景,主持过国家级项目2项或重大工程研究项目(80万)3项以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一区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或排名第一获得过省部级二等奖1项以上。 |
学术带头人 | 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清洁高效燃烧、热工过程烟气污染物控制、储能技术、动力电池、氢能制取及应用、燃料电池、风光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先进能源材料与技术 | 48周岁以下,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本硕博有能动专业或学科背景,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具有国外留学背景,主持过国家级项目2项或重大工程研究项目(80万)3项以上,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一区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或排名第一获得过省部级二等奖1项以上 | |
商学院 | 杰出人才 | 会计学 | 财务会计、审计、企业投融资等 | 会计学 | 林钟高、徐虹团队 | 发表cssci期刊论文3篇以上 |
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光学工程 | 光电检测或光子技术 | 光学工程 | 光电检测团队或光子技术团队 | 教授或者教授级工程师;光电检测方向应具有丰富的光机电算一体化系统开发经历。 |
工程研究院 | 领军人才 | 冶金工程或矿物加工或材料科学与工程 | 矿冶资源综合利用 | 固废资源利用 | 固废资源利用 | 具有教授职称或相应水平,在矿冶或材料相关领域具有较深造诣,有国外留学经历或高水平论文或相关企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
附件2:
博士需求表
二级院部 | 系(教研室)名称 | 需求专业及研究方向 |
冶金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系 | 钢铁冶金 |
有色冶金系 | 有色冶金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加工工艺及组织性能控制、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方向 机械工程或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过程控制工程方向 | |
资源加工与循环利用系 | 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固废资源化利用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金属材料系 |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或材料学;研究方向: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钛合金、铜合金)、金属表界面等 |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氢能、电池、光电磁等功能材料 | |
材料加工工程系 |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或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方向:增材制造、焊接 | |
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无机结构材料、无机功能材料 |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工系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应用化学 | 有机或无机化学相关方向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化学生物学与制药工程系 | 化学生物学相关研究方向 | |
生物化工研究中心 | 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基础医学等专业。 | |
绿色化学与工艺过程本征污染物检测与控制研究团队 |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化学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 |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流体传动及控制、机械工程、流体力学、流体传动及控制或相近专业 |
车辆工程系 | 车辆工程或机械相关专业 |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测试和故障诊断、结构优化、冶金机械、材料成型 | |
机器人工程系 | 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控制 | |
制图教研室 | 机械工程 | |
力学教研室 | 力学专业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系 | 电气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测控系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研究方向:过程控制、智能感知工程、智能仪器仪表 | |
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 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 研究方向:电子或通信系统设计、机器学习、图像 处理、生物信息等交叉学科方向 | |
自动化系 | 控制类、系统工程类专业 研究方向:系统工程、智能控制 | |
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 | 电类、物理类相关专业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等 |
软件系 | 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理论等 | |
物联网系 |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 | |
人工智能系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 |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系 |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材料 |
市政工程系 | 市政工程与环境工程给排水处理、管网等方向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建环、制冷、工程热物理 | |
建筑学与工程管理系 | 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 | |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 安全科学与工程相关研究方向 | |
能源与环境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电池、氢能制取及应用、燃料电池、风光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处置 |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物流工程系 | 管科、企管、交通专业均可,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数据挖掘、决策优化方向均可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 管理科学与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 |
工程造价系 | 管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下各相关专业及研究方向 | |
工业工程系 | 管理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系统工程、智能制造、质量管理等 | |
商学院 | 经济系 | 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方向 |
会计系 | 会计学 | |
金融与统计系 | 统计、计算机、管理科学、金融 | |
工商管理系 | 企业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 |
国际贸易系 | 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物流、国际经济等 | |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 社会保障 |
公共事业管理系 | 公共管理学;政治学 |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管理方向 | |
法学 | 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方向 | |
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微电子系 | 物理、电子信息、微电子、光电信息等相关专业 |
应用数学系 | 数学各方向 | |
数据科学系 | 统计学、计算数学、大数据及相关专业 | |
外国语学院 | 外语系、大外部 |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应用经济学、特色办学所需其他理工科背景专业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系、视觉艺术设计系,公共环境艺术系,美育 教研室 | 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人因工效学、音乐学、艺术理论、美学理论、文艺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原理教研室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 |
概论教研室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纲要教研室 | 中国近现代史 中共党史、党建 | |
工程院 | 冶金重点实验室 | 智能冶金/大数据;冶金过程节能减排(烟气污染物、废水治理);新能源材料、环境友好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陶瓷,耐火材料) |
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表面工程方向 | |
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 金属材料、材料化学或物理化学方向 |
附件3:
引才分类表
人才分类 | 人才入选标准 |
杰出人才 | 在科学技术领域或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重大影响,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 |
领军人才-a类 | 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得到广泛认可,具有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协同攻关;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海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
领军人才-b类 | 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具有协助所在学科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海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青年专家学者。 |
学术带头人 | 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优秀成果,具有带领所在学科发展的能力;国内高水平大学教授;著名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科研成果突出的专家;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海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 |
学术骨干-教授 | 一般在国内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已获副高及以上职称,并取得多项具有突出影响力和创新性的代表性成果,具备提升我校学科发展的能力;或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工作经历且达到我校教研型教授水平。 |
学术骨干-资格教授 | 一般在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已获副高职称,并取得多项具有突出影响力和创新性的代表性成果,具备提升我校学科发展的能力;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博士期间已取得至少2项具有突出影响力和创新性的代表性成果。 |
学术骨干-副教授 | 一般在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已获副高职称,并取得代表性成果,达到我校教研型副教授水平;或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工作经历且达到我校教研型副教授教授水平。 |
学术骨干-资格副教授 | 一般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博士期间已取得至少4项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创新性的代表性成果,具备受聘我校教研型副教授层次的水平。 |
博士教师及专项博士 | 一般达到我校学科发展基本要求,博士期间已取得至少2项具有创新性的业绩成果。 |
备注:1)对于学术骨干资格教授层次的引进人才来校后完成三年中期考核后受聘副教授专业职务。
2)对于尚未完全达到资格副教授门槛要求的但具备较大学术科研潜力的青年博士或海境外毕业的博士,可以适度放宽资格副教授要求。
附件4:
引才待遇表
(1)高层次人才弹性协议工资制度
人才层次 | 年协议工资总额 |
杰出人才 | 200万元起 |
领军人才a类 | 120万元起 |
领军人才b类 | 80万元起 |
学术带头人 | 50万元起 |
学术骨干教授 | 40万元起 (海外45-60万元,国内40万元) |
学术骨干资格教授 | |
学术骨干副教授 | 30万元起 (海外30-45万元,国内30万元) |
学术骨干资格副教授 | |
博士教师 | 可选择正常标准或选择年薪25万元起(25-30万元) |
(2)人才引进安家补贴
人才层次 | 安家补贴 |
杰出人才 | 面议 |
领军人才a类 | 不低于300万元 |
领军人才b类 | 不低于200万元 |
学术带头人 | 140万元 |
学术骨干教授 | 最高120万元 |
学术骨干资格教授 | |
学术骨干副教授 | 最高100万元 |
学术骨干资格副教授及专项博士 | |
博士教师 | 最高90万元 |
(3)设备购置费及科研启动经费
人才层次 | 设备购置及科研启动费金额 |
杰出人才 | 根据相应学科方向的科研平台现状,提供平台 建设经费与科研启动经费。 |
领军人才-a类 | |
领军人才-b类 | |
学术带头人 | |
学术骨干-教授 | 按学科属性,10-40万元 |
学术骨干-资格教授 | |
学术骨干-副教授 | 按学科属性,10-30万元 |
学术骨干-资格副教授 | |
博士教师 | 按学科属性,5-25万元 |
专项博士 |
(4)拔尖培育
人才培养项目 | 层次 | 待遇 |
青年拔尖人才培养 (培养期五年) | 青年学者 | 按照学科属性提供20-40万科研经费; a档:20000元/月生活补贴,总额120万元; b档:10000元/月生活补贴,总额60万元。 |
青年英才 | 按照学科属性提供10-20万科研经费; a档:8000元/月生活补贴,总额48万元; b档:4000元/月生活补贴,总额24万元。 | |
佳山学者 (聘期三年) | 杰出人才 | 200万元岗位年薪。 |
领军人才 | a档:80-120万岗位年薪; b档:60-80万岗位年薪。 | |
拔尖人才 | a档:基本薪酬+24万元/年考核薪酬; b档:基本薪酬+18万元/年考核薪酬; c档:基本薪酬+12万元/年考核薪酬。 |
(5)其他待遇
(1)入事业编制。 |
(2)学术骨干资格教授及以上层次按教授四级工资标准或协议工资核发工资,专项博士、学术骨干资格副教授及学术骨干副教授层次按副教授七级工资标准协议或工资核发工资,博士教师另按照800元/月标准提供三年的博士生活补贴。 |
(3)配偶具有硕士学历学位(专项博士配偶可放宽至本科),学校安排其工作。协助子女入托入学。 |
(4)按现行政策,引进人才可享受8000元/平米备案价购买“工大花园“全产权住房资格。 |
附件5:联系方式
冶金工程学院:which@ahut.edu.cn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ldm1975@ahut.edu.cn |
化学与化工学院:xjhe@ahut.edu.cn -生物化工研究中心:chinaytx@ahut.edu.cn -绿色化学与工艺过程本征污染物检测与控制研究团队:kuizhang@ahut.edu.cn |
机械工程学院:lqyahjx@ahut.edu.cn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wangb@ahut.edu.cn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wuxgou@ahut.edu.cn |
建筑工程学院:yufeng2007@ahut.edu.cn |
能源与环境学院:fpingqian@163.com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wanghp@ahut.edu.cn |
商学院:ahutzts@163.com |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xjiyi1120@163.com |
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huangxs@ahut.edu.cn |
外国语学院:crl2010@ahut.edu.cn |
艺术与设计学院:haibowang@ahut.edu.cn |
马克思主义学院:gaomin@ahut.edu.cn |
创新教育学院:hzj@ahut.edu.cn |
工程研究院:wxl@ahut.edu.cn -现代分析测试中心:wanglu@ahut.edu.cn -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shzhang@ahut.edu.cn -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yaflhm@126.com |
人事处:0555-2311647,2311810,ahgydxzp@163.com,联系人:施老师 通信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大学人事处,邮政编码:243002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转载请必须注明,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其他教职工招聘